从前的三线人,他们现在在哪里?又在做什么?以下介绍几位代表人物,图文均来自网络。
88岁的邬建坤,西安风雷仪表厂退休职工,1966从上海支内来到西安。退休后,自己开修鞋铺发挥余热。手中的相片是他1963年6月,被评为五好工人时的留影。
92岁的陈绍霖,江苏扬州人,1966年从上海支内来到西安风雷仪表厂。现在在西安从事手表作业77年,他耳聪目明还自己开着修表门市。
83岁的王春才先生,是原国家计委三线制作调整工作室主任,现在忙着领头抢救收拾“三线”文献。
韩阜新,62岁。本籍河南,六七岁时随父亲从东北兵工厂迁至西安。随后,招工至风雷仪表厂。现在企业破产之后,返聘在该厂做门卫。他手中的仪器,便是该厂当年的主力产品。
已步入50后的王诚、巴素芝配偶,一家几代三线情缘,他们在西安风雷仪表厂抛弃的厂房里拍照怀旧照。
习三宝,西安市人,六十年代初姐弟3人随爸爸妈妈制作三线来到贵州,直到现在。现居住在贵州绥阳,3533厂老厂区。
贵州绥阳,3533厂,虽然新厂已搬家到了遵义,潘先生仍据守在这儿。他说“我便是六十年代毛主席召唤好人好立刻三线,备战备荒为公民,从江苏来的。”
69岁的倪同正,出生于上海,1970年从上海支内到四川锦江油泵油嘴厂。工厂破产之后回迁到上海,他主编了《锦江年月》及《三线风云》等作品。
倪同正再次回到四川锦江油泵油嘴厂,这儿的很多厂房都是他们自己制作的,看着厂子现在的沧桑,令他想起七八十年代的光辉,忍不住触景生情,哭了起来。
倪同正其实仅仅几百万三线制作者的一个缩影,他此时坐在从前如火如荼的车间里,感慨万千“人呢?你们都到哪儿去了?”
西安,95岁的王振来,1966年呼应国家“援助三线制作”标语,从上海金属表带厂来到了西安风雷仪表厂。
他和老伴带着3个儿子从上海金属表带厂来到西安,援助“三线制作”,本想很快就会回去。现在老伴和大儿子都现已逝世了,他也没有回到家园。王振来以为毛主席是革命家、战略家,不是科学家、经济学家。当年就有这种主意,不敢说。
王振来的老伴徐翠娟81岁故去,小儿子王维康抱着母亲的骨灰回宁波安葬。老太太晕车,自历来西安就没有再回去过一次。
我想回家回上海,回不去了,来时把上海的房子退掉了,回去住哪,房价那么高。
传承碑,编撰名人列传,记载社会前史大事件,也是免费的网络个人列传留念渠道,渠道可约请亲朋好友一同每人一个章节记叙下他们眼中的您。后续会推出家谱家祠功用,敬请期待!人生和人类前史在于传承!回来搜狐,检查更加多